白茅根的做法

白茅根的做法

白茅根

原料别名 茅根、兰根、茹根、地菅、地筋、兼杜、白茅菅、白花茅根、丝茅、茅草根、丝毛草根

原料分类 调味品类

使用提示 内服:煎汤,15至30克(鲜品加倍);或鲜品捣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汁涂。

白茅根菜谱推荐
白茅根原料介绍
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。白茅多年生草本,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,分布于东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春、秋季采挖,除去地上部分和鳞片状的叶鞘,洗净,鲜用或扎把晒干。
白茅根根茎呈长圆柱形,直径2至4毫米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纵皱纹,环节明显,节间长1至3厘米。体轻,质韧,折断面纤维性,黄白色,多具放射状裂隙,有时中心可见一小孔。气微,味微甜。以条粗、色白、味甜者为佳。
白茅根适用人群
脾胃虚寒、溲多不渴者禁服。
白茅根制作指导
1.白茅根忌犯铁器。切制白茅根忌用水浸泡,以免钾盐丢失。
2.临床可单用本品,或与小蓟、栀子、侧柏叶、牡丹皮等配伍,以增清热凉血止血之效。
3.热病津伤口渴,轻者可单用鲜品煎汤代茶饮,重者可配鲜石斛,天花粉、芦根等,以增强清热生津止渴之功。
4.热结膀胱,小便淋沥涩痛者,可与生石韦、冬葵子、滑石等配伍。
白茅根食疗作用
白茅根味甘,性寒;归心、肺、胃、膀胱经;性缓入血,降而有升;
具有凉血止血,清热生津,利尿通淋的功效;
主治血热吐血,衄血咯血,尿血,崩漏,紫癜,热病烦渴,胃热呕逆,肺热喘咳,小便淋沥涩痛,水肿,黄疸。
白茅根其他相关
白茅根叶似矛,根白而软而长,故名白茅根。《纲目》云:“茅叶如矛,故谓之茅;其根牵连,故谓之茹。《易》曰‘拔茅连茹’是也。《别录》谓茅根根状如筋,可通地筋。”
日常生活类